文物產生于人類文明的浩瀚長河,是人類共同的財富和不可再生的資源。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征程的新時代,文物事業日益受到重視,被賦予新的使命與任務,在黨和國家全局工作里占據著更為突出的位置。 科技保護是文物永續保護和利用的保障。文物保護標準則是文物科學研究與保護技術的高度凝練,文物保護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文物保護標準化,就是在文物保護利用各環節,全面實施標準化手段,以支撐文物保護利用精準管理、保護能力切實提升、資源有效利用、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助推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 在國家標準委和國家文物局領導下,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自2006年6月全國文物保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文標委)第一屆委員會成立,即承擔起文標委秘書處工作。近20年來,我國文物保護標準化工作,人才隊伍從嚴重缺乏到日臻完善;文物保護標準從無到有,現行國家和行業標準達170余項,從重數量到提質量,標準體系不斷完善;發布實施的標準為各級文物行政部門、保護單位和社會各界所重視,在行業管理、科學研究和工程項目中被廣泛采用與遵照。在國際標準化合作上,我國成為國際標準化組織文化遺產保護技術委員會(ISO/TC349)秘書處承擔國。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承擔ISO/TC349國內技術對口單位職責,積極參與國際文物保護標準交流活動,向世界展示中國在文物保護標準化方面的成果與特色。 為便于廣大標準參與者和使用者查詢標準文件,現提供如下已發布實施的文物保護國家和行業標準鏈接。新發布的及復審的標準,也將及時提供。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 2025年5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