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為期40天的“2020年度壁畫文物保護修復技術(線下實踐)培訓班”在太原理工大學順利結業。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長趙曙光、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原副院長詹長法、太原理工大學藝術學院黨委書記郝小星、山西省文物局人事教育處處長劉剛、山西文博集團重組改革籌備組組長路易、山西省古建筑與彩塑壁畫保護研究院副院長田芳、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教育培訓學院副教務長張曉彤等出席了培訓班結業匯報暨結業儀式。 張曉彤副教務長首先對本次培訓班作了總結匯報,在我院和山西省文物局建立合作框架協議的背景下,我院針對壁畫保護修復專業領域人才短缺的現狀,投入資金,結合古建筑壁畫保護難題,配置師資和教學管理隊伍,通過培訓項目整合學術資源和技術力量,在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同時,探討古建筑壁畫保護難題的解決模式,并實現了教學成果向工程實踐成果的轉化。隨后,學員們圍繞太原市陽曲縣軒轅廟大殿、東西配殿、過殿和戲臺壁畫現狀調查,基本信息及歷史沿革,價值評估與闡釋,環境調查與病害分析,壁畫制作、修復工藝與材料,保護修復技術研究,建筑壁畫保護修復等問題,做了九個專題的匯報。從不同視角對培訓學習進行了總結,充分展示了本次培訓的成果,實現了本次培訓的目標。 匯報結束后,出席儀式的專家對學員匯報進行了點評,他們紛紛表示此次培訓扎實有效、成果顯著,“政產學研”為一體的教育培訓模式是促進人才成長的良好途徑。詹長法研究員用“成長”、“進步”和“創新”對本次培訓進行了概括,他強調文物保護修復人才的培養一定要守正創新,為國家的文物保護事業培養具備認真做事、負有理想、勇于探索品質和能力的人,希望大家繼續努力,將培訓所學應用到日常工作中,為壁畫文物保護修復事業貢獻力量。趙曙光副局長對我院多年來在人才培養方面做出的貢獻表示感謝,對本次培訓項目在山西開展、對當地壁畫彩塑保護修復專業人才培養帶來的積極影響表示感謝;他表示,本次培訓主要以培養壁畫保護勘察設計研究能力為主,希望未來能延續本次培訓,在本體修復方向繼續開展教學,山西省文物局也將持續支持此類培訓在山西舉辦;希望中央和地方共同努力,不斷推動文物保護和人才培養的高質量發展。郝小星書記表示,本次太原理工大學調動多個學院的資源,配合專業管理、研究機構開展專業人才培養,不僅發揮了高等院校多學科融合教學的優勢,同時也為大學如何參與文物保護研究與實踐提供了明確方向。
 詹長法研究員對結業匯報作點評
 趙曙光副局長對結業匯報作點評
通過40天的培訓,學員們的專業能力得到了較為明顯的提升,通過培訓完成了《山西省太原市陽曲縣軒轅廟壁畫文物保護修復設計方案》、數字化勘察測繪報告,并提交工作日志6份、手繪和電子病害圖6份、工藝復原軒轅廟壁畫12幅、學員個人總結20份。20名學員均通過結業考核,獲得我院頒發的結業證書。
 頒發結業證書
 結業儀式全體合影
.jpg) 壁畫工藝復原成果
 軒轅廟西配殿壁畫調查
 1.郭宏老師授課 2.顏料樣品檢測 3.壁畫成分檢測 4.壁畫繪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