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7日,在沙特阿拉伯召開的第45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由我院承擔監測預警系統設計的“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以符合價值標準iii、v,被批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39項世界文化遺產和第57項世界遺產。 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由5片完整的古茶林、古茶林中的9個傳統村落,以及古茶林之間的3片分隔防護森林構成,是中國西南地區世居民族延續至今的林下茶種植傳統的典型例證,是世居民族保護并合理利用山地和森林資源的典范。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填補了名錄中茶文化的空白,從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緯度有力支撐了世界遺產名錄價值體系,有助于向國際社會全面展示包含中國茶文化在內的中華文明的文化特質。 自2019年開始,為配合景邁山古茶林的申遺工作,我院承擔了景邁山古茶林監測預警體系研究相關工作。在國家文物局的總體部署和指導下,我院集聚了院內外優秀資源,組建了涵蓋世界遺產監測管理研究、文化景觀保護、信息化建設、森林資源保護等專業技術背景的項目團隊,完成了景邁山古茶林監測預警系統方案設計、系統建設技術指導以及申遺監測技術咨詢等工作。2022年2月至9月,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的監測工作相繼得到了國家文物局現場考察評估專家、世界遺產委員會三大技術咨詢機構之一——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ICOMOS)現場技術評估專家的高度評價。在后續ICOMOS提交給世界遺產委員會并作為委員會決定申報遺產是否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重要支撐文件中提到,景邁山古茶林監測預警系統是令人滿意的,這表明由我院負責設計的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監測預警系統受到了國際組織的認可和肯定,顯示了我院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國家隊在監測管理、保護研究等方面的綜合實力和專業優勢,為景邁山古茶林最終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景邁山古茶林監測預警系統以保護和傳承遺產突出普遍價值為核心,針對實際保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建立了一套涵蓋古茶林-森林-傳統村落格局保存、傳統村落風貌及肌理保存、古茶林及分隔防護林健康保存、茶文化傳承、茶經濟社會發展、建設項目管控等19大類60項,能夠綜合衡量、評估遺產保護管理狀況的監測數據體系,并通過整合數據傳感器、計算機技術、數據通訊技術、地理信息技術等多種信息化技術手段,實現了對監測數據采集、審核、預警、研究利用等工作的高效管理,為管理者實施日常保養維護、宣傳教育等保護管理措施提供了預警提示和及時處置等輔助決策的信息化平臺。該系統因充分利用地理信息及相關技術取得了顯著的綜合效益,還被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評為2023地理信息產業優秀工程金獎項目。 景邁山古茶林監測預警系統不僅對以景邁山古茶林為代表的活態遺產監測數據體系構建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還基于世界遺產保護管理的最新要求,尤其是第三輪定期報告中提出的監測關鍵性指標的要求,專門設計了世界遺產對可持續發展的貢獻,與遺產其他保護身份的適當結合,以及強化管理活動過程管理等方面的監測指標,為后續我國其它文化遺產地的監測數據體系建設提供了可參考、可借鑒的范例。 申遺成功不是終點,是景邁山古茶林保護管理工作新的起點。面對新階段的新挑戰,我院將繼續發揮世界文化遺產國家研究中心和總平臺的引領作用,基于國內外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形勢的整體把握和深刻分析,以監測為手段,為包括景邁山古茶林在內的我國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工作貢獻更多的力量。
 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接受世界遺產大會審議
 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監測預警系統界面(一)
 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監測預警系統界面(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