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起,為推進世界文化遺產方面的能力建設,經國家文物局批準,我院與UNESCO駐華代表處簽訂了關于合作開展中國世界文化遺產能力建設的框架協議,并開展了為期三年(2017-2020)的合作。合作期間,我院承擔了“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地聯合三年總體培訓”項目,由中國世界文化遺產中心項目組舉辦了關于世界遺產監測管理、價值研究與申報、傳播交流共享等三大主題的培訓班,并編撰了《中國世界遺產地能力建設手冊》系列六冊中關于世界文化遺產的三冊內容。 2021年10月15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梅賽德斯-奔馳星愿基金“中國世界遺產保護和管理項目”三期成果發布暨項目四期啟動會議在貴州銅仁舉行。我院參與編寫的《中國世界遺產地能力建設手冊》系列在活動上正式發布。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能力建設培訓”培訓班分別在云南麗江古城(2018年4月)、重慶釣魚城(2018年11月)、以及線上(2020年10月)舉辦。授課教師們常年耕耘于文物工作一線,擁有豐富實踐經驗,通過聚焦案例為大家分享經驗做法,闡述其對文化遺產事業的思考。課程直接受益人主要以世界文化遺產地、中國預備名單遺產地管理人員為主,累計超過500人。同時,歷次培訓也將相關材料匯總并發到參與者手中,將影響深入到遺產保護管理一線的工作當中,線上培訓視頻也向社會開放,進一步擴大培訓的影響力。
 第一期 培訓班學員合影
 第二期 培訓班學員合影

 第三期 培訓課程錄制
在舉辦培訓的同時,項目組聚焦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地的保護管理實際工作中的具體問題,編寫了《中國世界遺產能力建設系列手冊》前三冊。 第一冊《世界遺產概述》,該系列分別介紹了世界遺產的誕生、運行機制、相關概念,以何種視角理解世界遺產,中國加入世界遺產歷程及成就。第二冊《世界遺產的價值研究與申報》詳細闡述了世界遺產的價值研究,遺產地希望申報文化遺產相關項目所需開展的工作和具體流程。第三冊《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與監測》介紹了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體系、監測與風險管理相關工作要求等內容。 該系列教材以國際理念和國內法律法規要求作為切入,輔以案例,立體解析相關概念、研究方法、工作流程,以及因地制宜對遺產地提供保護管理和監測方面內容。 此外,在每冊的最后都附上了編者多年來在遺產申報、研究及與遺產地管理者溝通過程中,通過一線工作經歷總結的常見問題,希望通過這些常見問題的解答,能夠讓讀者更清晰的辨析相關概念,了解在遇到普遍問題時應如何溝通協調和處理。 《中國世界遺產能力建設系列手冊》中還包括了由國家林草局、中山大學、UNESCO駐華代表處等專業團隊編寫的《世界自然遺產的保護管理與監測》《世界遺產地可持續旅游管理》《遺產保護助力可持續發展》三冊教材。
 中國世界遺產地能力建設手冊
本次會議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文化部門主管古榕女士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文化項目官員盧葉女士主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代表夏澤翰,國家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發展處處長魏博,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司世界遺產處處長肖莉,國家林草局保護地司自然遺產處副處長何露,貴州省文物局局長張勇,銅仁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楊云,松桃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廖冬梅依次致辭。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中國世界文化遺產中心副主任燕海鳴代表項目組出席活動并作為合作方發言。
 發布會現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