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3日,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與中央民族大學戰略合作協議簽署儀式在中央民族大學舉行。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柴曉明、中央民族大學校長郭廣生、副校長石亞洲和麻國慶出席簽約儀式。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中央民族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首都師范大學等文博、科研機構和高校的多位領導和專家參加。 柴曉明院長與郭廣生校長分別代表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和中央民族大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致力于在人才培養,學術交流,學科建設,推動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進程等領域開展戰略合作。 柴曉明院長在致辭中表示,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堅持發揮科研事業單位的社會公益屬性,以文物研究、文物保護修復和展示利用、文物保護工程、文物保護國際合作、世界文化遺產研究及高級文博人才培養作為核心職責,積極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文物保護之路,在文物保護科學技術研究、應用及文化遺產國際合作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績。近年來,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更是承擔了多項圍繞國家外交大局展開的文物保護國際合作項目,以及包括長城、大運河國家公園和文化帶建設,布達拉宮古籍文獻保護,石窟寺調查保護、南海一號現場保護等在內的一系列國家重大文保項目,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工作成果。同時,作為國家文物局文博人才培訓示范基地,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為我國考古文博行業培養、培訓了大量的高級人才。他提出,希望通過簽署此次戰略合作協議,與中央民族大學實現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共同培養更多能夠投身新時代文物保護實踐的優秀人才,共同促進考古文博學科建設與事業發展。 郭廣生校長在致辭中對國家文物局長期以來給予中央民族大學的支持表示感謝。他指出,中央民族大學作為雙一流A類建設高校,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傳承和弘揚各民族優秀文化、民族理論研究、民族問題決策咨詢和培養各民族優秀人才的重要基地。近年來,中央民族大學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物文化遺產和考古工作重要批示精神,推進考古學科建設,加大人才培養的力度,打通民族學、考古學、文物學等學科的界限,積極為黨和國家培養高級的專業和復合型的人才。 隨后,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研究員曹兵武、李黎、鄭子良,中央民族大學教授肖小勇、副教授彭菲,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高星,故宮博物院研究員王光堯,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楊林,北京大學教授雷興山,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呂學明,首都師范大學教授袁廣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考古文博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等問題展開座談交流。座談會由中央民族大學副校長麻國慶主持。 最后,宋新潮副局長在總結發言中指出,此次雙方簽署協議既是對習近平總書記對考古、文博領域的重要指示的落實,也進一步促進了雙方機構及人才隊伍的建設。希望雙方盡快落實協議內容,并以此次合作為新起點,緊密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通過共同搭建人才培養合作平臺,為深入認識中華文明起源及與世界文明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發掘好、保護好、宣傳好文化遺產,理清中華民族的根與魂,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新時代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