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山西省文物局趙曙光副局長帶隊,政策法規處樊亞萍、文物處張喜斌、應縣人民政府黨組成員趙暢同志一行4人赴我院就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指示精神及合作開展文物工作事宜進行協商。院長柴曉明同志主持會議,科研與綜合業務處、文物保護工程所、中國世界文化遺產中心,文物保護修復所相關人員參加會議。 趙曙光副局長首先著重分享了習近平總書記在云岡石窟考察調研時對文物工作做出重要指示:云岡石窟是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好云岡石窟,不僅具有中國意義,而且具有世界意義。歷史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要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發展旅游要以保護為前提,不能過度商業化,讓旅游成為人們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要深入挖掘云岡石窟蘊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內涵,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指示為山西省文物保護工作指明方向,也提出具體要求。趙曙光副局長就應縣木塔、彩塑壁畫、革命文物、云岡石窟、永樂宮等文物保護工作,以及建立文博類職業院校等合作事宜提出了基本設想。 柴曉明院長就長期以來山西文物局對我院的信任與支持表示由衷感謝,表示將組織院科研人員認真學習和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迅速梳理重點工作、落實到人,本著“敢為天下先”的擔當與創新精神,根據上級和山西文物局的要求,努力承擔山西相關文物工作任務。就具體合作事宜,柴院長重申了文研院希望在應縣設立“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應縣木塔工作站”,贊同與山西省文物局、應縣人民政府依托該工作站共建“傳統木結構建筑保護研究中心”的意見;文研院將組建多學科保護科技隊伍,會同山西相關專業機構開展具有示范意義的彩塑壁畫保護總體保護規劃編制及相關壁畫彩塑保護修復等工作;積極承擔山西省革命文物整體保護和示范區保護規劃編制及項目實施;愿意與云岡石窟研究院等合作,發揮文研院石質文物保護科技優勢積極探索中國石窟保護利用之路;組織專人系統梳理出版永樂宮搬遷保護工程紀實,并總結凝練該案例對中國文物保護理念及實踐工程的深遠影響;積極配合山西省文物局建立文博類職業院校,我院在專業設置、實驗室、專業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提供專業幫助;請山西省文物局對文研院承擔的國家科技重點研發課題項目的推進等予以大力支持。 趙曙光副局長表示,感謝并贊同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提出的各項建設性意見,期待各項合作不斷深入并取得新進展。 會后,趙曙光副局長等一行4人參觀了我院的古建筑模型展。
2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