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7日,由山西省文物局組織的應縣木塔監測成果匯報會在北京景山酒店召開。會議邀請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建筑大學、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中航工業規劃設計研究總院、故宮博物院、河南博物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筑、結構、力學、文物保護等方面專家,對木塔2015-2020年連續監測成果進行評估。國家文物局文保司文物處、山西省文物局,以及朔州市、應縣有關領導、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領導參加會議。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應縣木塔項目組就木塔監測及相關保護工作向專家、領導進行了匯報。2015至2020年,項目組對應縣木塔采用高精度全站儀測量方法開展定期測繪,獲得木塔二層明層立柱關鍵點的高精度坐標數據,以及各層外柱柱頭水平位移等數據。近5年連續變形監測表明,木塔傾斜最為嚴重部位是二層明層,整體呈現自西南向東北傾斜趨勢,北側和東北側部分柱子外傾。傾斜最為嚴重的立柱是二層明層西南側外槽北平柱,向東北方向傾斜,傾斜速度也最大,達每年2-3毫米(柱頭與柱腳中心點偏移)。5年內傾斜發展速度穩定未出現突變,在監測數據的基礎上項目組對木塔局部傾斜現狀及主要致損因素進行了分析。
.jpg) 應縣木塔監測成果匯報會現場
木塔監測工作取得的成果得到與會專家充分肯定。同時對下一階段開展不間斷的全方位監測、木塔安全狀態評估、精細化測量及全信息留存、材料性能檢測評估等工作表示贊同。部分專家強調木塔保護修繕上一定要慎重,應堅持最小干預和可逆性原則。要在大量監測工作基礎上,對木塔現狀進行全面科學評估,以此制定合理的干預方案。同時有的專家認為木塔保護應及時采取加固措施,對于需要更換的構件要及時進行干預,確保木塔安全。專家一致認為所有保護工作的開展都應以木塔監測數據為依據。 根據專家意見,項目組將不斷完善、優化監測方案,對木塔嚴重傾斜局部和整體變形進行全面、科學監測,為木塔變形規律研究及木塔保護方案制定提供科學數據支撐。
.jpg) 應縣木塔西側外景(2020年)
.jpg) 2015/7-2020/8木塔二層明層柱傾斜偏移變化示意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