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7日,由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主辦,大足石刻研究院協辦的“2025年石窟寺保護修復技術高級研修班”在重慶大足順利結業。大足石刻研究院黨委副書記、院長蔣思維,大足石刻研究院副院長黃秒斌,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文博教育科技培訓學院教務長張曉彤,大足石刻研究院保護工程中心主任陳卉麗,大足石刻研究院保護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濤等出席了結業匯報暨結業儀式。蔣思維院長表示,本次研修成果內容豐富、全面,充分發揮了每位學員的專長,是“全鏈條、多學科、做真題”這一教學模式的又一次有效實踐。
 結業匯報會現場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文博教育科技培訓學院張瑜代表培訓項目組對本次研修班作了總結匯報。本次研修是在我院與大足石刻研究院簽署《石窟寺保護專業技術人才聯合培訓基地合作協議》的背景下,針對石窟寺保護修復專業技術人才力量不足的現狀,我院結合石窟寺系統性保護難題,通過培訓項目整合學術資源和技術力量,在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同時,探討解決石窟寺特別是中小型石窟系統性保護的方法路徑,實現了教學成果向工程實踐成果的轉化。 隨后,20名參訓學員分組分別圍繞興隆庵摩崖造像價值研究、地質環境調查、病害調查與評估、材料與工藝研究、修復試驗進行了5個專題的匯報,對此次培訓學習成果進行了梳理總結。 出席儀式的專家學者對各項匯報進行了點評。他們表示,此次研修扎實有效、成果顯著,“教研融合”的教育培訓模式是促進人才成長的良好途徑,希望學員們能夠將培訓所學切實應用于實際工作,為石窟寺保護修復事業貢獻更大的力量。
 專家點評
本次研修班歷時40天,分別完成了線下理論課程和兩個模塊的現場實踐課程。培訓項目組與學員通力合作,共同編制完成《重慶大足興隆庵摩崖造像保護修復設計方案》;學員分組完成6件館藏石質文物的保護修復,并形成修復報告;提交工作日志5份,個人研修總結20份。成果共計34萬字。20名學員均通過結業考核,獲得我院頒發的結業證書。
 實踐教學現場
本次研修班通過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和大足石刻研究院的“兩院”合作,進一步探索了石窟寺保護工程實踐與人才培養相融合的訓練模式,促進了各方資源的整合與利用。研修班成果為后續文物本體的保護修復提供了參考;研修班搭建的交流平臺,為石窟寺保護機構間的合作和未來事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結業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