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文物局批準立項,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與吉林大學聯合承辦的“古文字的人工智能應用”高級研修班在河南安陽舉辦。來自全國17家院校、科研機構與文博單位的40余名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參加了本次研修班。
 高級研修班全體師生
本期高級研修班聚焦學員需求,圍繞服務數字強國重大戰略、人工智能領域與古文字工作的交叉研究設計培訓課程。高研班邀請了吉林大學教授、中國古文字研究學會會長吳振武,甲骨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劉永革,吉林大學教授、古文字古文物人工智能重點實驗室負責人李春桃,首都師范大學甲骨文研究中心教授莫伯峰等七位長期從事前沿工作的專家學者作為授課教師,以主題授課、圓桌討論、現場考察的形式,圍繞甲骨、金文、簡牘等不同形式的古文字載體,以及古文字的數據庫建設問題,開展了古文字與人工智能概論、人工智能原理、甲骨文字綴合與人工智能、金文青銅器與人工智能、簡牘文字編連與人工智能、古文字資料數據庫建設、傳世文獻與人工智能7個專題授課,向學員們分享該領域的前沿研究成果。
 吉林大學吳振武教授在向學員授課
在課后的提問交流環節,各位學員積極提出疑問并與授課老師交流看法想法,教學相長,共同探討當前古文字與人工智能交叉研究領域研究中的重點難點問題。 本次高級研修班是我院首次以古文字學為方向向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申請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項目所舉辦的培訓班。經過一周的培訓,高級研修班在推廣古文字與人工智能研究的新概念、新方法上取得了顯著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