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1日,我院承擔組織填寫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第三輪定期報告接受了第45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審議。大會認為,包括我國在內的亞太地區《世界遺產公約》締約國的第三輪定期報告已順利完成,并對亞太地區在面臨新冠病毒疫情這一嚴峻挑戰的形勢下,率先以完全在線形式完成并提交報告表示感謝。大會還通過了基于各締約國第三輪定期報告成果編制的《亞太地區第三輪定期報告及框架行動計劃》,分析了亞太地區世界遺產保護管理狀況,并對下階段保護管理工作的優先事項和關鍵行動提出了建議。 定期報告是世界遺產委員會了解締約國履約情況和追蹤世界遺產保護管理狀況的重要監測機制之一,以締約國及其世界遺產管理者填寫統一問卷的形式開展,通常每6年一輪,主要程序包括締約國填寫并提交、世界遺產中心編寫區域報告及框架行動計劃、締約國實施行動計劃等。 2020年10月,亞太地區第三輪定期報告正式啟動。受國家文物局委托,我院承擔了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第三輪定期報告組織填寫工作。按照世界遺產委員會的要求,在國家文物局的總體部署和指導下,我院與各省級文物主管部門、遺產地管理機構與監測機構、行業專家通力合作,以“滿足國際要求、彰顯中國特色、促進能力建設”為目標,依托我國世界文化遺產監測預警體系建設成果,相繼完成了相關國際文件編譯,填報指導文件編制,填報支撐系統研發,專題培訓組織策劃,締約國(文化遺產部分)、長城、大運河報告組織填寫,報告成果技術審核等工作。在我院的精心組織下,我國世界文化遺產第三輪定期報告于2021年7月按時提交至世界遺產中心,不僅切實履行了《世界遺產公約》締約國的責任和義務,還積極通過該平臺向全球展示了近些年尤其是十八大以來,我國世界文化遺產在監測預警體系、法律法規體系、公眾參與、可持續旅游等方面的工作成就,促進了我國在國際世界遺產事業影響力和話語權的提升。 我國世界文化遺產第三輪定期報告填寫工作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開展并高效運轉,并克服了全國新冠疫情帶來的困難和挑戰,體現了我院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國家隊,面對重大任務尤其是應急性任務上的責任和擔當,彰顯了我院在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工作的總體部署、高效組織、技術支撐等方面的綜合實力。 按照第45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審議結果,下階段各締約國以及世界遺產管理者要根據《亞太地區框架行動計劃》確定與自身有關的活動/行動及其對應的優先級別,并納入管理策略。我院將繼續發揮世界文化遺產國家研究中心和總平臺的引領作用,充分對接國際最新保護管理需求,協助我國世界文化遺產管理者結合自身定期報告成果制定行動計劃實施策略,主動跟蹤我國第三輪定期報告實施策略執行進展,以更好的促進我國履行《世界遺產公約》的責任和義務,推動新時代我國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事業的高質量發展。
 亞太地區世界遺產第三輪定期報告審議現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