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6日下午,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司長劉洋、社會文物處副處長曹明成一行來我院就可移動文物鑒定管理等事宜開展專題座談。文研院黨委書記、院長李六三主持會議。文物保護修復所馬菁毓參加座談。 劉洋司長介紹了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在社會文物領域業務范圍、當前國家可移動文物鑒定管理現狀、未來國家文物鑒定體系建設相關工作考慮等事宜。他表示,文研院作為國家級文物保護科研院所,是國家文物局推動文物事業發展的重要依托。未來希望文研院為國家文物鑒定工作在2方面提供基礎性支撐。一是希望文研院大力協助國家文物科技鑒定中心籌建,提前開展可移動文物數據庫建設等前期工作,為國家文物科技鑒定中心正式成立夯實基礎。二是文物傳統鑒定與科技鑒定一體兩翼,同頻共振。希望文研院能夠協助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開展館藏文物鑒定、鑒定人才培訓與資質認證、文物流通市場監測管理、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秘書處運維等工作。 劉洋司長表示,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愿大力支持文研院開展可移動文物保護修復工作,協助拓寬合作渠道。 李六三院長表示,在新時代背景下,推動文物科技鑒定已成為文物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文研院愿大力支持國家文物科技鑒定中心建設工作。考慮到構建完善的文物科技鑒定體系任務宏大,需久久為功,當前文研院將穩扎穩打做好基礎性工作。通過選取館藏文物、出土文物等高信度文物標本,采集基礎信息,逐步搭建可移動文物信息數據庫并形成可移動文物基因圖譜,作為技術鑒定比對的依據。在機構保障上,此次我院二類機構改革,單獨成立了可移動文物保護修復研究所(科技鑒定中心),負責承擔可移動文物保護修復及文物科技鑒定基礎性工作,為后續科創中心建成后正式掛牌成立國家文物科技鑒定中心奠定基礎。在人員保障上,文研院將以項目及工作量為導向,打破部門界限,統籌調配院內人力資源,為開展可移動文物保護修復與科技鑒定工作提供保障。在后續編制招聘過程中,文研院將圍繞國家可移動文物保護利用發展需求,向短板專業予以傾斜支持。同時,我院秉承“開門辦院”的宗旨,目前已與西北工業大學等院校達成戰略合作共識,我院將依托合作方優勢力量和既有可移動文物數據信息資源,逐步搭建可移動文物信息數據庫。在科研條件保障上,未來科創中心將建成功能齊全、設備先進的多種實驗室,用于探索可移動文物材料成分分析、文物斷代數據支撐及保護修復材料、技術及相關設備研發,標準化研究等工作,可為開展文物科技鑒定工作提供有力的科學與技術支撐。 李六三院長表示,下一步文研院將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落實劉洋司長提出的業務工作要求,我院愿統籌院內力量,協助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在館藏文物鑒定、文物鑒定人才培養、文物流通市場監測管理、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恢復履行職能等方面開展相關工作。 李六三院長表示,為推動可移動文物信息數據庫的數據采集,希望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支持文研院拓展可移動文物保護修復業務廣度,與地方市縣級博物館建立長期穩定的出土文物修復合作機制。同時,希望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推薦相關領域高層次人才,文研院愿通過特聘研究員、人才引進等方式,廣納英才,助力可移動文物鑒定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