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 2022年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川渝地區主場城市活動在大足舉行。活動現場,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與重慶市文物局、四川省文物局簽訂“共同建設川渝石窟保護研究聯合實驗室及科技創新基地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構建石窟寺保護科學技術和科技創新體系,強化石窟寺科技創新能力,為川渝地區乃至中國南方石窟保護利用提供有力支撐。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李六三院長在大會的發言中指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是展現文物工作成效的重要窗口,對于推動文化更好地融合到現代生活、讓文化遺產活起來、營造傳承中華文明的濃厚社會氛圍,必將產生重要引領效應,同時強調,川渝石窟是我國文物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重要內容。在國家文物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川渝石窟近年來的保護利用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果。川渝石窟保護利用工作正在不斷完善、充實和提高,這也表明川渝石窟的價值研究、科技保護、展示利用在全國石窟寺保護利用工作中具備示范條件和推廣價值。 本次戰略合作協議重點圍繞石窟寺病害機理、水文地質、生物病害防治、保護修復材料、保存環境監測預警、數字化和展示利用、專項修復技術等領域,與全面開展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實現基地共建、資源共享、課題共研、項目共推、人才共育、成果共贏,開創石窟寺保護利用工作的新局面。
 李六三院長發表視頻演講
 現場簽約儀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