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由國家文物局委托,我院承辦,陜西歷史博物館協辦的“2021年度壁畫文物保護修復技術培訓班”在陜西歷史博物館開班。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副院長喬云飛、陜西歷史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侯寧彬、副館長程旭、“館藏壁畫保護修復與材料科學研究”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主任路智勇等領導出席了開班儀式。 侯寧彬館長首先對培訓班的開班表示祝賀,對各位學員的到來表示歡迎。他指出,古代壁畫作為我國優秀的歷史文化資源,是真實反映古代歷史、文化、藝術信息的重要載體,但館藏壁畫面臨著系列的保存、保護、修復和展示技術難題。因此,舉辦此次培訓班非常必要。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作為文化遺產保護科學研究機構暨國家文物局培養文物保護修復科技和技能人才的重要培訓示范基地,與陜西歷史博物館暨“館藏壁畫保護修復與材料科學研究”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共同舉辦的此次培訓,一定能夠在課程設置、教學安排、實踐訓練及了解壁畫保護新技術、新材料等諸多方面取得很好的培訓效果。 喬云飛副院長表示我院的專業培訓致力于解決文博行業重點發展領域的人才短缺問題,以及如何更好為文物保護實踐培養兼具研究、設計、施工與管理等綜合能力的人才問題。同時作為國家級科研院所,我們還致力于在人才培養層面,與各地方開展合作,以便更有針對性地為地方培養急需人才,并通過具體的文物保護實踐促進教產融合。本次與陜西歷史博物館合作開展培訓,更多的是將希望能將大家帶入實踐的真實場景中,在開展專業學習、專業交流的同時,增強專業思考與專業實踐能力,并在實踐課程中,加強科學分析與研究總結,形成較為豐富的教學成果。 本次培訓班面向全國招生,最終錄取來自14個省(市、自治區)的20名學員,將完成92課時的理論學習、現場實踐與交流研討,通過理論學習提高學員對壁畫的保護修復技術和理論知識,完成具體壁畫文物的保護修復實驗任務,促進專業能力提升。 開班儀式后,我院副院長喬云飛與陜西歷史博物館副館長程旭分別代表雙方簽署了“文物科技保護與人才培養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約定,雙方將充分發揮在可移動文物保護修復、科學研究、展示利用、人才培養、國際交流合作等領域的專業優勢,加強交流與協作,根據業務發展需要開展深入廣泛合作;構建戰略合作關系,共同促進業務發展與技術提升;建立有效的聯合工作機制,推進業務合作高質量發展。
 開班儀式
 全體合影
 “文物科技保護與人才培養合作框架協議”簽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