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文物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指導和支持下,3月21日至28日,我院在京組織召開文物修復師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編制工作會。國家文物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顧玉才出席工作會議,并就標準編制工作與編寫組專家交流。 顧玉才副局長首先對支持這項工作的各單位和與會專家表示感謝,并對標準編制階段性工作表示肯定。他強調,當前文物事業迎來重大發展機遇,但同時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問題也日漸突出。一是行業標準化、規范化水平不高;二是技能人才數量不足、質量參差,人才培養與使用供需不平衡。開展文物修復師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編制工作,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物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相關文件精神的有力舉措,也是完善國家職業技能標準體系的重要環節。文物修復師國家職業技能標準是一項開創性的工作,責任重大、使命光榮。顧玉才副局長對標準編寫工作環節、標準應用問題及行業人才隊伍建設等提出了要求和期望。 來自故宮博物院李永革、敦煌研究院汪萬福、中國絲綢博物館汪自強3位專家代表發言。專家充分肯定我院前期完成的文物修復師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相關研究成果,分別從標準編制工作對行業人才隊伍建設和標準體系建設的積極影響、標準編制的準確性要求、后續意見征求及編制成果優化等方面提出意見、建議。 全國14個?。ㄖ陛犑?、自治區)的42家單位,70余名從事文物修復工作專家和技能標準編寫專家共同組成標準編寫組。按照《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編制技術規程》,結合行業實際,編寫組劃分為紙張書畫、陶瓷器、紡織品、竹木漆器、土遺址、壁畫彩塑、金屬、石質、木作、石作、泥瓦作、彩畫作和油飾作13項文物修復師編寫小組,每組設定組長和執筆人。會議通過預備會、啟動會、交流會、匯報會、評審會、統稿會等形式,有序推進標準編制工作,保證標準的規范性、科學性和適用性。 文物修復師國家職業技能標準是人社部頒布職業技能標準以來體量最大、職業方向最多、內容最為豐富的一項標準。標準的出臺將推動文物修復職業教育、職業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有序開展,有助于提升文物人才管理科學化與規范化水平,改善制約文物事業發展的技能型人才短缺、從業人員水平參差不齊的現狀。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技能鑒定中心,國家文物局人事司、文物保護與考古司相關處室負責同志參加了工作會。
 顧玉才副局長與編寫組專家交流標準編制工作
 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司文物保護處姚丞處長、人事司專家與培訓處周君生處長與編寫組專家座談
 各編寫組工作場景
 評審會現場
 全體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