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9日,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應縣木塔工作站揭牌儀式在應縣舉行,這標志著木塔持續監測現狀保護工作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山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張復明、山西省文物局局長劉潤民、朔州市市委書記陳振亮共同為木塔工作站揭牌。揭牌儀式由朔州市委副書記、市長熊燕斌主持,國家文物局、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山西省、朔州市、應縣的相關領導和同志參加。縣委書記句愛云代表應縣縣委、縣政府發言強調,應縣不斷創新工作機制,加強與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戰略合作,著力破解應縣木塔文物保護修繕這一世界難題,各項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柴曉明院長在致辭中代表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應縣木塔工作團隊感謝國家局和山西省各級政府以及應縣人民的支持和信任,木塔團隊一定勤勉敬業,努力工作,提升中國早期木構的保護研究水平,為應縣木塔的保護工作交出圓滿的答卷,以優異的成績來回報各方的支持。 此次縣木塔工作站的揭牌成立,也是國家文物局和山西省地方各級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推進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具體行動。 儀式后,劉玉珠局長與張復明副省長察看了工作站駐地,慰問勉勵木塔的工作人員,并登臨木塔現場聽取了木塔團隊關于木塔近年保護項目進展情況的匯報。 應縣木塔建于遼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是世界上現存最早最高的一座可登臨的木構樓閣式建筑。全高65.84米,八角形平面,外觀五層六檐,內部結構九層。1933年中國營造學社梁思成、莫宗江等對應縣木塔開展了首次全面的調查與測繪。2007年4月起,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作為木塔保護研究項目技術牽頭單位開展工作。期間完成了持續的木塔結構變形監測、木塔屋面保養維護,應縣木塔保護規劃、底部三層加固設計研究、匾額楹聯保護方案等。2018年,文研院提出應縣木塔保護2019-2021年工作計劃,并獲得國家文物局批準;除持續進行結構變形監測外,陸續開展了應縣木塔構件編號及登記、院落地面及排水維修方案設計、以及木塔現狀加固方案優化、精細化測繪與信息留存、保養維護、建造歷史研究等的前期勘察和研究工作。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將以應縣木塔工作站為平臺,綜合開展早期中國傳統木構建筑結構、技術、工藝以及材料等的研究,開展廣泛的學術交流與人才培養,為扎實推動木塔保護研究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山西省、國家文物局領導為工作站揭牌
 劉玉珠局長視察應縣木塔現場工作
 各級領導與木塔工作站工作人員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