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潼南大佛本體保護修復工程
|
2011-03-21 |
潼南大佛位于重慶潼南縣境內的大佛寺,于唐代鑿就佛首,北宋繼鑿佛身,南宋天德年間完成佛像飾金,造像比例勻稱,風格統一,雕琢細膩,工藝精湛,精美絕倫,栩栩如生,具有突出的科學、文化、藝術價值。但由于自然環境和人為因素的影響,潼南大佛出現了金箔脫落、分層開裂卷曲、起翹、裂隙;彩繪層顏料脫落、表面附著物、水漬、生物和巖體風化等不同程度的病害,急需在嚴謹勘察的基礎上開展積極有效的保護修復措施。
.jpg) 在前期研究和方案論證的基礎上,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于2010年9月啟動實施潼南大佛保護修復工程。在保護修復過程中,遵循分步實施、不同病害分類修復、最少干預的施工原則,已經完成了整體表面清理,發髻部分的修補加固等工作,并在前期工藝調查和實驗基礎上,逐步開展地仗層的加固、回帖,表面貼金等工作。在開展保護修復工程檔案記錄的同時,新發現的木質眼球、眉心等印記,對歷史保護題記等進行了信息留取與存檔,對新發現的地仗下層托紙、發髻表層裱紙等工藝進行記錄。目前各項工作正在順利進行中。
.jpg)
供稿人:張可、高雅 核稿人:柴曉明
|
|
|
|
|
|